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5:51:37  浏览:84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交通部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总结事故经验教训,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交通厅(局)、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部属港口、工程、救捞、航道、航务企业事业单位及双重领导港口(以下简称“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以及各地港航监督部门(含各海上安全监督局,下同),对本省、本单位船舶或辖区水域内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按本规则统计报告。
船舶交通事故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
船舶污染事故、船员工伤和失足落水事故以及船舶发生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等,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对船舶交通事故,应按下列分类统计报告:
(一)碰撞;(二)搁浅;(三)触礁;(四)触损;(五)浪损;(六)火灾;(七)风灾;(八)其他。
本条中“其他”类事故,是指(一)至(七)项分类、以外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
第四条 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船舶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具体分级标准见《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表》。
第五条 事故统计资料属于国家机密,对外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时,应遵守《交通部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具体办法》和其他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 事 故 统 计
第六条 船舶在统计期内发生事故,不论是否已处理完毕,均应按本规定统计填报。填报时未处理完毕的事故,处理完毕后应予以更正;跨年度结案的事故,更正时应注明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其损失金额应统计在发生年内。
第七条 除第九条规定情况外,船舶发生一般事故等级以上事故(以下简称“一般以上事故”),应按以下规定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
(一)各省交通厅(局)对本省所属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
(二)各省交通厅(局)的港航监督部门对本省辖区水域内的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对外省船舶在本辖区水域内发生的事故,应及时填写《船舶交通事故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寄送事故船舶的所属单位(乡镇船舶寄送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和事故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各省交通厅(局)应将其纳入本省事故统计中。
(三)交通部各海上安全监督局和长江港航监督局、黑龙江港航监督局应将本局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
(四)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将其所属船舶(包括所属单位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的船舶,下同)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并及时填写《通报》,寄送事故发生地的省级港航监督部门,省级港航监督部门应将其纳入本辖区水域内事故统计中。
(五)川、湘、鄂、赣、皖、苏六省所属船舶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在长江干线内发生的事故,上报交通部的同时,应抄报给长江港航监督局。
第八条 乡镇运输船舶发生的一般以上事故,应严格按上述规定将所有数字填写在船舶交通事故报表的乡镇运输船栏目内。
第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对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发生的事故,应单独进行统计,并于每月10日和每年1月20日前,按月度和年度分别填报《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报表》,上报交通部,并应及时通告船舶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小事故由各单位自行统计,不必上报交通部。
第十一条 非交通部门的中央直属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和社会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以其申请开业的主管部门作为事故统计归口单位,将事故报省交通厅(局)。
第十二条 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已确定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的,由该方统计;未确定责任方或双方负有同样责任的,各按二分之一件统计;我国船舶与外国籍船舶发生碰撞,不论责任属谁,均应由我方按一件事故统计。
(二)碰撞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数、死亡人数由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统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责任比例分摊数统计(同时注明对方损失的分摊数)。责任未明确前,沉船艘数、死亡人数暂由沉船、死人方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各自按本方损失统计,责任确定后再按上述规定予以更正。
(三)碰撞事故等级以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时,应以各方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按大船一方的事故标准确定。
(四)一次碰撞事故,无论当事船有几艘,在按第七条(二)、(三)项进行统计时,均只作为一件事故统计,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各方总和统计。
第十三条 船舶搁浅,直接经济损失没有达到一般以上事故标准的,停航达十二小时以上至七天内,作一般事故;停航七天以上至三十天内,作大事故;三十天以上作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一般以上事故等级的,按其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十四条 船舶发生触碰事故后,船舶本身受损和造成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损失,均列入触损事故统计,其事故等级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触碰非法设置的障碍物,应列入非责任栏内统计。
第十五条 船舶发生浪损事故,由给他船造成浪损的一方统计。
第十六条 船舶遭到同一强风袭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内不论受损船舶有多少,在事故统计时,均统计为一次风灾事故。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实际数统计。
第十七条 船舶发生火灾引起的交通事故仍按第四条的规定确定事故等级,但本规定不影响公安系统按有关规定统计。
第十八条 已保险的船舶发生事故,计算直接经济损失不应排除保险公司赔付的部份。
第十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所属运输企业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按月统计填报船舶安全面考核指标,并上报交通部。
船舶安全面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
船舶安全面=1--------------------------×100%
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
第二十条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应按月向交通部统计填报每总吨经济损失考核指标。
每总吨经济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每总吨经济损失=--------------------------------------
本单位(本省)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
各省交通厅(局)考核每总吨经济损失指标可参照本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船舶沉没或造成全损,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沉没或遭受严重损坏以后无修复价值的均作为沉船统计。
(二)20总吨或14千瓦以下船舶和非机动驳船,虽沉船但未死人,且在二个月内打捞出水的,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二十二条 由于机务事故导致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应作为机务事故统计,其所造成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均应列为机务事故损失。但为全面掌握船舶交通事故情况,仍须按第七条规定如实按船舶交通事故报表填报。

第三章 事 故 报 告
第二十三条 船舶发生事故必须迅速向船舶所属单位和就近港航监督机关报告。如无就近港航监督机关,除及时向就近县、地、市交通主管部门或在国外向我驻外使、领馆或航运代表机构报告外,事后应及时向船舶所属辖区的港航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后,按船舶隶属关系分别由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或船舶单位用电话、电报、电传等方式逐级上报,并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快速上报至交通部。
第二十五条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以代码21至24的形式,各省交通厅(局)应以代码21至28的形式,将本月发生事故的所有数字,于次月五日前通过电报、电话或电传快速报告交通部。
第二十六条 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月报应于每月10日前和年报应于每年1月20日前上报交通部。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月度统计期为每月1日至月末;年度统计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各省交通厅(局)的月度统计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年度统计期为上年12月26日至本年12月25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1 发生事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2 船舶所属单位: 船名: ;
3 发生地点(经纬度或航段或具体地点):

4 载货吨数或载客及船员人数:
损失吨数:Q 死亡人数:A 受伤人
数:B
5 事故原因: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月度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21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件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件数:J 乡镇运输船舶
事故件数:X ;
22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沉没艘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沉没艘数:J 乡镇运输船舶
沉没艘数:X ;
23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J 乡镇运
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X ;
24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J 乡镇运
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X ;
25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件数: ;
26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沉船艘数: ;
27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死亡人数: ;
28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第二十九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在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月度报表时应附有事故简要概况;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应将调查处理报告报交通部。
第三十条 发现已报事故报表出现统计错误的,上报单位应在核实订正后,将有关数字和情况及时报交通部。
第三十一条 已经上报的事故统计数字,任何个人无权修改。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船舶”指各种排水或非排水船艇。
“碰撞”指船舶之间和船舶与排筏、移动式平台之间相互碰撞造成事故。
“搁浅”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坏。
“触礁”指船舶触碰或搁置在礁石上。
“触损”指船舶触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或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障碍物。
“浪损”指船舶余浪冲击其他船舶、排筏、设施等造成损失的事故。
“火灾”指船舶遭受雷电、爆炸、火烧致损达到事故等级标准的。
“风灾”指船舶遭受强风袭击造成事故。
“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部门各单位所属船舶。
“非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系统船舶以外的其他船舶。
“乡镇运输船”指凡乡镇中企事业单位、个体、合伙经营户、承包经营户的运输船及合法从事季节性营运的农船、乡镇渡船(含义渡船)。
“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指非交通部门管辖的未取得营运许可证的水库工作船、农船、渔船以及无证无照船舶。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指长江轮船总公司、上海海运局、广州海运局、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大连轮船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其各分公司。
“直接经济损失”指船舶修理费、检查费、施救费、事故处理费、赔偿费,包括一次性赔偿费、货损赔偿费、抚恤费等。
“沉船”指船舶不论任何原因,由于舱内进水,失去浮力而致货舱或驳船的甲板、机动船最高一层连续甲板浸没二分之一以上。
“责任事故”指由于船员的操作过失、违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非责任事故”指不是本船船员操作过失或违章造成的或遭遇自然灾害虽经采取措施仍造成损失的事故。
“本省所属船舶事故”指本省所属船舶在其境内或境外发生的事故。
“本省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指中央直属企事业船舶、本省所属船舶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船舶在本省管辖水域内发生的事故。
第三十三条 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时,船舶因事故在国外进行修理的实际修船费用,按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国家调整人资币与外汇比价折合人民币计算,但统计时,须同时注明实际外汇数目。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中所称“以上”,包含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交通部。
第三十六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0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修定的《船舶海损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及其补充通知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各省交通厅(局)、部大型骨干企业事业单位、各港航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并报交通部备案。
船 舶 交 通 事 故
----------------------------------------------------------------------------------------
标 级 | |
等 准 别 | 重 大 事 故 |
级 |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000总吨以上或14704千瓦以上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
------------------------------------------------|------------------------------------|
10000总吨以上至2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2千瓦以上至14704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以上 |
------------------------------------------------|------------------------------------|
5000总吨以上至1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76千瓦以上至7352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
----------------------------------------------------------------------------------------
----------------------------------------------------------------------------------------
3000总吨以上至5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66千瓦以上至367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 |
------------------------------------------------|------------------------------------|
1500总吨以上至3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103千瓦以上至226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以上 |
------------------------------------------------|------------------------------------|
1000总吨以上至1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千瓦以上至1103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
------------------------------------------------|------------------------------------|
500总吨以上至1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8千瓦以上至735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以上 |
------------------------------------------------|------------------------------------|
300总吨以上至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1千瓦以上至368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以上 |
------------------------------------------------|------------------------------------|
200总吨以上至3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7千瓦以上至221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
------------------------------------------------|------------------------------------|
20总吨以上至2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千瓦以上至147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总吨以下或14千瓦以下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 |
----------------------------------------------------------------------------------------
注:1.凡符合表内标准之一的即达到相应的事故等级。
2.本表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船舶等级的划分,拖船按主机额定功率划分;其他船按总吨划分;未核定
分 级 标 准 表
------------------------------------------------------------------------------------------
|
大 事 故 | 一 般 事 故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以上至15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至13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5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至100万 |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30万元
元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20万元
下 | 以下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15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至10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3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至8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2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万
下 | 元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以上至1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3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7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2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吨位又无功率的船舶按载重吨比照总吨划分。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
总 计 |
----------------------|
一、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非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三、外国籍船舶 |
------------------------------------------------------------------------
注:(1)安全面: 每总吨经济损失: 注(2)其中机务事故导致船
单位负责人: 统计人: 填报日期: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舶交通事故件数: 沉船艘数: 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元):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中央直属企业船舶 |
合 计 |
----------------------|
运 输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渡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港作、工程、供应 |
交 通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辖区)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二、本省船舶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监发〔2010〕78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监局:

  为加强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九月二日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其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是指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检查,客观评价其依据职责所应承担责任的审计活动。包括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任中审计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期限,对在任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阶段性审计。

  离任审计是指对因任期届满、工作调动、辞职、免职、撤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其在本岗位任职期间的职务行为进行的评价性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因公司出现重大违规、财务异常或舞弊等情形,对可能负有责任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特定审计。

  第三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董事长及其他执行董事;

  (二)总公司管理层成员;

  (三)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四)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总经理;

  (五)具有与上述人员相同职权的其他人员。

  鼓励保险公司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审计。

  第四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在特定期间及职权范围内对以下事项所承担的责任:

  (一)经营成果真实性;

  (二)经营行为合规性;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

  鼓励保险公司在完成以上审计内容的同时,对审计对象进行经营决策科学性和经营绩效评价。

  第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本办法要求,制定本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实施细则,加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规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遗漏。

  保险公司应当将审计结果与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任用、奖惩挂钩,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第二章 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 对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审计责任人进行审计,应当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其中,对保险集团公司下属保险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审计的,可以由其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对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由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未实行审计集中制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下审一级的原则确定具体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实施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由保险公司董事会负责选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当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出具书面意见。

  第八条 受聘进行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足够数量熟悉保险业务和保险监管规定、胜任该项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与审计对象没有利害关系;

  (三)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最近3年未因执业行为受到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中审计年度计划。对高管人员实施任中审计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三年。

  离任审计应当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原则上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确有理由不能事先审计的,应当在审计对象离任3个月内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聘用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可适当延长审计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专项审计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时间和时限。

  第十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中审计现场部分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情形的,可以不再单独组织实施离任审计。

  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时,其他审计项目已经审计过的内容,原则上可以借鉴其审计结论,不再重复审计,但有线索表明原有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瑕疵的除外。

第三章 审计报告
  

  第十一条 审计结束后,审计机构应当出具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依据、审计对象及其职责范围、审计人员;

  (二)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

  (三)审计结果,主要指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征求审计对象的意见。审计对象的反馈意见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

  审计机构应当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负责。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区分审计对象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时应承担的责任:

  (一)直接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规定行为的;

  (二)强令、指使、授意、纵容、包庇下属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

  (三)失职、渎职的;

  (四)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领导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在其任期内对其职权范围内负有直接责任以外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对总公司董事长和管理层成员的审计报告,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提交公司董事会,并同时提交监事会。审计报告经董事会审议后,在20个工作日内报中国保监会。

  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按照《关于向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56号)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所在地保监局。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列入审计对象的人事信息管理,作为对其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当按规定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纳入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归档管理。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时,可以要求其原任职保险公司提交最近任职岗位的离任报告,也可以参考其过往任职期间审计报告的审计结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及相关人员在进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保险公司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范围、时限和要求,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并向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提交审计报告;

  (二)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的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存在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或遗漏审计发现问题;

  (三)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任职资格审查时,要求被审查高管人员的原任职保险公司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原任职保险公司未按期提交或提交虚假报告;

  (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审计对象的重大责任未被发现,或者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五)审计对象及其所在保险机构拒绝、阻碍审计,或者转移、隐匿、伪造、毁弃审计所需的资料或者证明材料,或者打击报复审计工作人员、检举人、证明人或者资料提供人。

  保险公司及相关人员发生上述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依照《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三条及其它监管规定予以处罚。

  外部审计机构发生前款第(四)项所列情形的,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向其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并在行业内公布该审计机构名称,其他保险公司不得委托该审计机构实施审计。

  第十七条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或者认为保险公司提交的审计报告未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问题的,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查明:

  (一)要求审计机构进行说明;

  (二)听取审计对象的陈述;

  (三)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复核审计,审计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四)立案调查。

  第十八条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在调查取证后,依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违规行为较轻,没有造成危害的,免于处罚;

  (二)保险公司整改及时,处理到位,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规行为危害后果的,可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配合监管机构查处违规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对审计发现问题不追究责任或不认真组织整改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适用本办法。

  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适用本办法,但涉及董事会或董事长的有关规定除外。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云南省屠宰税征收办法》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云南省屠宰税征收办法>的决定》已经2003年11月10日省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省长:徐荣凯
                            2003年11月18日


为了适应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云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云南省屠宰税征收办法》(1994年4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3号发布,1999年6月15日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1号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云南省屠宰税征收办法〉的决定》修正)。